收藏本站   |  English 
 
   
  企业文化
  Enter Jilinsengong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吉森文苑 >文学作品 >散文作品


今年过年不回家
【2021-03-06】       点击: 5917次        来源:临江林业局        作者:王一棋

  过了除夕,才算一年终了。迎来春节,才算万象更新。

  当国内零星散发的疫情已基本扑灭,当暖春的气息愈发浓烈,就像奔赴一场心照不宣的约会,我们准时跨入2021辛丑牛年。

  对比庚子鼠年疫情爆发初始时封城战疫和全民隔离,后疫情时代的第一个新年,在不同的人群身上定有着百般的况味。一部分游子千山万水不辞远,一纸核酸检测阴性报告护体,风尘仆仆舟车劳顿之后,终于与故乡亲人团聚。然而更多人选择响应号召原地过年,做个安全省心的“原年人”,一面警惕疫情,一面兼顾亲情,在小家与大局之间保持积极平衡——有人错峰放假留在工作城市,在平安工作与平安假期之间自如切换;有人权衡再三,决定暂时搁置旅行聚会计划,与爱好美食相伴,度过轻松温馨的宅家式春节;更有一大批默默耕耘的劳动者“春节不打烊”“过年不掉线”,过年期间仍忙碌在工作岗位上,保障着社会的运转和就地过年人们的生活,他们是坚守一线的疾控人员,是奔忙在大街小巷的外卖与快递小哥,是继续为居民服务的社区工作者……无论选择哪种过年模式,面对来之不易的平安健康,每个人都格外珍惜。

  不返乡的春节,少了奔波,多了思念,记忆中的“年味”也因不得“复制”而显得分外亲切。幼时的春节有拥挤的年集、鲜艳的新衣,有让人流口水的食物、漫天的硫磺味道,还有串门拜年的热闹和爷爷奶奶操持下的繁复习俗……游子在外许多年,父母却很少过问“过年回家吗?”仿佛其答案早已是毋庸置疑的确定、无须说明的共识,唯一需要审度的,只是归家的具体日期。

  但一场疫情打破了所有的确定。小时候,年味在耳目、在舌尖,贪恋的是红火热闹,是美味,是欢愉;长大后,年味更多在心里,每一次年关将近,便唤醒了沉睡一年的思念因子,直到团圆得偿所愿,才算了却了遗憾,慰藉了不安。念及此,不禁开始想念起父母每日的唠叨,亲戚们此起彼伏的问候,甚至那些久违的同学聚会了——那都是往常曾嫌弃过的。当时只道是寻常,今年,却只盼望是寻常。

  聊以慰藉的是,疫情加速了传统过年方式的转变,却阻止不了人们在佳节时分“支棱起来”的本能——春联自己贴,祝福自己写,微信红包轰炸,积极云拜年,这是对过年仪式感的尊重;出行半径小了,但玩酒店、逛景区和“云旅游”成为春节热选,很多人约上三两同事好友,借着不返乡的假期重新认识了工作和生活的城市,寻找“此心安处是吾乡”的抱团温暖;仰赖日益体贴的科技加持和物流传递,“山不来就我,我便去就山”,一个视频电话可以让远隔千山万水的亲人近距离地拉家常,一个即时直播就能把整个过节过程全景呈现,更有来自家乡的年货特产寄托着父母“爆仓”的爱,熨帖着不能回家的游子的心和胃……抢红包、集五福、发个辞旧迎新的朋友圈,在“每逢佳节倍思亲”时,互联网带给我们跨越时空的“天涯若比邻”。

  也许团圆的真正意义,不仅在于一年一度的相逢会面的仪式,更是心意相通的情感碰撞。只要双方都愿意朝对方的方向迈进一点,就是一场心灵相依相偎的团圆。过年的正确打开方式,其实就是“仪式感”下的那种心有所念。

  岁历又周,年新可寄。春节仍然在那里,孕育着新的生机,鼓动着一年新的成长。见证变化、见证对话、见证我们遥相举杯的共鸣,今年过年不回家,愿每一位在外漂泊的人,都能找到家的味道。
上一条: 红色家风 (点击:5469次)
下一条: 风雪中的身影 (点击:5581次)
 
你是第96078690位浏览者
   集团网站群  |  其他链接  |  网站统计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4 jlsg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31-88916565/8848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