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2021-04-03】 点击:
5583次
来源:临江林业局
作者:俞志丹
|
又是一年清明时,丝丝细雨,缕缕愁思。
在我小的时候,对于清明的印象是简单的、是清晰的、是快乐的。当然,与上坟烧纸无关,那是大人们的事。
我们所在意的是,能否逢着一个晴好的天气,学校停课带我们去扫烈士墓,结伴出去痛痛快快地玩一回。
清明节当天,或稍前的某一天,总之一定是一个晴好的天气里,在老师的组织带领下,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胸前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精神抖擞,浩浩荡荡地向着四保临江纪念馆挺进。
队伍行进缓慢,是因为有老师约束着,要按规矩走,不可以插队或乱跑,若是去了这约束,我想,我们的行动一定会迅速无比的,一小时的行程,半小时足够了。
纪念碑前向烈士敬献花圈,高高的石碑上面刻着几个苍劲的大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大团的五彩的花朵簇拥着一个大大的“奠”字的花圈,旁边还有飘动的挽联,我们看了,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会心生许多肃穆。
随着渐渐长大,每到清明节时,我的心情便更加沉重,因为我认识到,这不仅是一个缅怀先烈的日子,也是一个祭奠亲人的日子,发觉物是人非、物人皆非的时候,内心就不由得变得空荡荡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路上行人”为何“欲断魂”?因为,他们在怀念、在思念、在想念……想起了已故的亲人,免不了多愁善感几回,身在雨丝风片之中,纷纷洒洒,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纷乱了。望着亲人的栖息地,时光在凝固,记忆在凝固。摆上几样小菜,点燃一对蜡烛,敬上三炷香,献上一束白花,焚一叠纸钱,洒几盅老酒,是思念,是寄托,是祈福,是感恩。
清明,承载着太多的惆怅,太多的悲伤,太多的生死离别。然而,对于生长在林区里的我们,清明扫墓却有着更多一层责任——青山埋骨,烧香点烛,森林是我们祭祀已故亲人的重要场所,然而不要忘记“十年树木”,有时稍有不慎,只需一根火柴、一个烟头、一个鞭炮、一根蜡烛,就可能引燃熊熊大火,不知多少树木被烧,多少山地被毁,多少资源被浪费,一着不慎,几十年的心血化为灰烬,是可惜还是可悲?
旧习俗虽表达怀念之情,但却污染了环境,还带来火灾隐患,这与越来越讲求环保、与越来越讲求文明的时代精神背道而驰。如今已老生常谈的“文明祭祀”其实不仅是一个时尚的话题,更是一种道德的选择、一种负责任的生活态度。
送上一束鲜花,栽上一棵小树,写上一篇感人的文章……既庄重,又节约了资源,净化了环境,有利于身心健康,更符合现代社会文明的要求;通过互联网,献一束鲜花,赠送一段旋律,点一支跳动的蜡烛,记下自己的追思和感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同样可以与逝者进行心灵与精神的交流,同样可以达到祭祀的目的。
洗去烟尘,告别陋习,让我们以环保的方式追忆故人,用健康文明的方式表达缅怀之情。文明祭祀,我们可以做得更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