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  English 
 
   
  企业文化
  Enter Jilinsengong
 
    当前位置:首页 >企业文化 >吉森文苑 >文学作品 >散文作品


青春的模样
【2023-05-05】       点击: 6108次        来源:临江林业有限公司        作者:王一棋

  傍晚,街上熙熙攘攘,公交车上雷打不动的早晚高峰,是下班路上一张张疲倦的面孔,可总有青涩的面孔穿梭其间,风华正茂,青春无敌。伴随着立夏的脚步,又一个“五四”青年节如期而至。

  小时候,总觉得三十岁很遥远,而当真正迈进这“而立”的年龄区间,注视着那些比我更年轻的人们,除了本能的羡慕,涌上心头的还有海明威的一句话:“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青春该是什么模样?它可以是李白笔下“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情;是少年张仲景看到瘟疫横行,写下“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的悲悯;是毛泽东“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壮志,是鲁迅“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令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的自强——少年义气与春争,敢教日月换新天。

  感光阴之代序,叹浮生皆若梦。青春的面貌除了无畏的求索和催人的成长,动摇和迷惘也始终如影随形。互联网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世界的多样和参差更早地展露在他们面前。一边是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万众睢睢的“时代期盼”,一边是越来越卷的竞争压力和越来越近的中年危机,这种强烈需求与现实挫败的落差,逐渐演变成了越挣越紧的“脚镣结”,一时间困住了夹在中间的青年。

  “90后”曾被悲观地预言为“垮掉的一代”,如今从“内卷”到“躺平”,从“小镇做题家”到“孔乙己”,年轻人们似乎能够更加自如地调侃自己狼狈困顿的过往和与回报不成正比的努力,但青年之所以是青年,正在于他们永不满足于自己和时代的现状,认清了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疫情期间援鄂医疗队的2.86万名护士中,90%以上是“90后”“00后”;“神舟”“蛟龙”“天眼”团队平均年龄在30-40岁之间;《国民阅读洞察2022》报告显示,每日阅读时长2小时以上的人群中,“90后”“00后”占一半以上;2023年,全国考研人数达到474万……华夏大地上的张张剪影,更是以青春之姿奔赴心中的光——那是喀喇昆仑的戍边战士,清澈而青春的脸庞;是走村入户的基层年轻干部,脚下沾满的泥土;是奋战一线的防疫志愿者,防护镜上的水雾;是图书馆里的青年学生,头顶不眠的灯光……在无数不起眼的角落,到处都是青年人奋斗的姿态。回望那些从风雨如晦的旧中国一路走来,历经风云变幻和生死考验的“五四”青年,他们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片死寂中掘出了希望。时光流转,时代巨变,唯有青春得以一脉相承。

  萨缪尔·厄尔曼在《青春》中写道:“青春不是年华,而是心境;青春不是桃面、丹唇、柔膝,而是深沉的意志、恢宏的想象、炽热的感情;青春是生命的深泉涌流。”是的,青春,不应该局限于年龄,而更该是一种始终“向上”的精气神,岁月无情催人老,但同样向我们展开了一个更现实,却也更丰富、深邃,充满未知惊喜的世界。庆幸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时代,每一个普通人都能被看见、被发现价值的时代。过去,新鲜事物呼啸而来,呼啸而去,而现在,经历过春风得意和黯淡消沉,收获和感悟沉淀于心底,更能成为我们奔向美好未来的能量。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便邀清风揽明月,觥筹举,也风流。

上一条: 故乡的味道 (点击:5941次)
下一条: 东北的“阳春” (点击:6627次)
 
你是第96077149位浏览者
   集团网站群  |  其他链接  |  网站统计  |  常见问题    |  网站声明
Copyright 2014 jlsgjt.com All Rights Reserved         Tel:0431-88916565/88480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