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希海 大山的守望者 在中国的版图上,没有多少人知道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的位置;在中国十多亿的芸芸众生中,没有多少人知道赵希海的名字。但是,碧波荡漾的长白山,见证着这位古稀老人拯救绿色的厚重历史;九曲回肠的松花江,讲诉着他为大山缝补累累伤痕的动人故事。 颁奖盛典上,唯一的“草根”,义务植树的赵希海老人,成为最耀眼的明星 从退休到现在,赵希海一个人忍受着山林寂寞,与反对他植树的人针锋相对,在国有林采伐迹地里义务造林、补植树苗18万多株,成活11.8万株,培育珍贵种苗48.25万株,价值数百万元,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
四年前,他当选为绿色中国年度人物。这个大山里的老人来到了首都北京,参加12月14日晚2007绿色中国年度人物的颁奖晚会。当大屏幕播出他的感人事迹,黝黑清瘦的赵希海老人迈着略带蹒跚的脚步出现在人们面前的时候,人们用热烈、持续不断的掌声欢迎这位朴实无华,默默奉献的老人。
当时70岁赵希海是全国林业唯一的获奖者,也是年龄最大的获奖者,还是唯一一位工人获奖者。广大网民对平凡的老人表达了一致的尊崇,有网民说:“70岁的高龄,用自己微薄的活命钱来做绿化事业,试问,多少人能够做到?”评委会这样评价道:“从伐木劳模到育林英雄,一个普通老人的朴素担当,映射着社会伦理转型的先声。赵希海的选择,给了我们环保的道德支撑。”团中央书记处书记王晓,著名主持人、环境文化促进会副会长赵忠祥为赵希海颁奖。一位不知名的网友还拜托主持人杨澜送给赵希海老人一副手套,希望老人保重身体。
面对社会的支持和大家的关爱,赵希海老人激动的说:“70岁的自己身体挺棒的,植树、育苗要干到底,直到干不动为止。”
赵希海老人的先进事迹和质朴情怀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爱戴。颁奖典礼结束后,与赵希海老人同时当选年度人物的著名导演张艺谋、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等纷纷接受采访,表达了对这位朴实的植树老人的钦佩。在场的观众纷纷和他合影留念,北京师范大学的一名女学生走到赵希海老人的身边,眼含着热泪说:“大爷,我就想摸摸您的手。” 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对和自己同龄的赵希海老人表达了由衷的敬意,并表示,为了环保事业,将和长白深处的育林英雄遥相互应。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分会的首席代表欧达梦先生也走到赵希海老人面前,表达祝福敬意。获奖者、颁奖嘉宾都对赵希海老人表达了由衷的钦佩。
那个夜晚,这个七旬老人默默的流下了眼泪。他说:“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工人,就栽了那么几棵树,国家就给予这么大的荣誉,心里不知道是个啥滋味,就想掉眼泪。” 退休那天是赵希海的人生拐点,他开始用二十年的光阴兑现对大山的诺言 赵希海是吉林森工集团红石林业局批洲林场的退休工人,今年74岁。1958年参加工作到1989年退休,30年间只从事过两种工作,一种是在矿山做爆破手,炸山开矿;一个是在林业局做伐木工,采伐林木,而这两种工作恰恰是生态环境的致命杀手。
赵希海老人没有读过书,一辈子就在大山里面转转,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对着连绵起伏的群山和漫山遍野的绿色充满了情感,那些爆炸声过后给大山带来的累累伤痕和在他手中轰然倒地的棵棵大树给他留下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那种担忧和痛惜一直伴随着他,直到1989年退休,他把对大山的愧疚,对生态环境的担忧,对子孙后代的责任化做一种动力。在他的心中只有一个信念,保护绿色就是保护环境。于是,在茫茫的林海深处,在美丽富饶的松花江畔,开始了“偿还”大山的大义之举。
1997年春天,退休8年后的赵希海找到林场,他说:“我在八卦岭栽的树成林了,交给场子吧。”场里组织人到那一看,当年那种满庄稼的130多亩“退参还林地”已是满目葱绿,5万多棵绿树迎风而立。落叶松有四五米高,樟子松、黄菠萝有四米多高,水曲柳也有1米多高了。此情此景,令所有的人震撼和感动,从此,赵希海义务植树的消息不胫而走。 春天来了,赵希海又开始在国有林采伐迹地里义务造林、补植。
赵希海1937年出生在吉林省松源市的一个普通农民家中,8岁就失去了母亲的他饱尝了旧社会生活的苦难,深感新社会生活的幸福。1962年投身林业生产建设后,他以回报党恩的拳拳之心,一直工作在生产第一线。30多年来,他伐过多少棵树木,抬断过多少根小杠,为新中国生产过多少木材,从来没有计算过。岁月留给他的是30多年的重体力劳动造成他腰椎脱出三节,三条筋骨变弯曲,头颅骨粉碎性骨折,并患有严重的胃病。
1989年,当了半辈子伐木工的赵希海退休了。家里人想:“这下出了大半辈子力,干活不要命的他可以歇歇,好好养养透支的身体了。”可赵希海却语出惊人,道出了要在70岁前,为国家义务植树10万株的大计划。家里人知道赵希海是个闲不住的人,再说造林也不是坏事,表示支持他。
很多人疑惑不解,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还有人义务植树?有很多人问他:“你天天这么干,累死累活的,一分钱不要到底图啥?” 赵希海说:“我啥也不图,就觉得人活着总要有点价值,有点意义。过去我伐树,现在有时间了要抓紧补上,只砍不栽,山都秃了,咱子孙后代还有啥出路?”就是为了子孙的出路,为了活着的价值和意义,赵希海把“偿还”当作对大山的承诺,当作有生之年的最大责任,踏上了义务植树的漫漫征程。
退休后的第一个春天,他把造林的第一个战场设在距家3公里的八卦岭上。那里有片“退参还林地”,足有130多亩,却没有几棵树木,很多人惦记在那开点小片地,有的已经动手了。赵希海明白,如果不及时把这块地栽上树,这片国有林地就会被蚕食成个人的小块地,以后要想收回植树那就难了。为了给这片荒山披上绿装,他向林场要来了4.6万棵树苗,在山下刚刚解冻的时候他就打响了一个人植树的战役。
北方的春天来的晚走的早,要适时顶浆造林才能保证树木的成活率。为了抢抓造林的黄金季节,完成植树任务,他给自己定了个“死任务”,每天必保植1000棵树。为了保证完成任务,赵希海是每天清晨不到四点就背上背筐,扛着镐头,带上老伴准备好的干粮,再揣上几片去痛片和胃药就出发,晚上直到看不清树苗才回家,饿了吃口带来的干粮,渴了就喝口山泉水。遇到雨天,赵希海就顶着雨干。
东北的四月中下旬,乍暖还寒,雨水和汗水混在一起,冷风一吹不时的颤栗。回到家时,摸爬滚打了一天的他像泥猴一样,衣服上的水一拧就哗哗的淌。老伴心疼他,劝他下雨的时候休息休息,避一避。可他却说:“季节不等人,每天栽1000棵是个死任务,就是下刀子也得干。”
就这样,赵希海风雨无阻地在八卦岭上奋战了一个半月,早晚不见太阳的他终于完成了植树任务。当他看到自己亲手让这4.6万棵幼树在这里安上了家时,一个人坐在太阳下乐出了声。 不怕被活埋,人在阵地在,人在绿色在,流着眼泪守望大山的赵希海痴心不改 林场每年都有春季造林任务,赵希海也有。只是他选准植树的主战场都是荒山荒地、人们毁林开垦的小片地、林中空地,块块都是“硬骨头”,所以他每年植树都要经历几场“争夺战”。
有一年春天,当地一个老头要在一块过林空地上种参,赵希海在劝说不管用的情况下,昼夜不停的抢先植上了4000棵水曲柳。不曾想,过两天去一看,被拔了个精光。正当他难过、愤怒的时候,那老头来了说那树苗是我拔的。并骂骂咧咧地说:“你整天到处栽树,别人种点别的都不行,地也不是你家的。”说着还举起了镐头要刨他。他也不示弱:“地是国家的,我为国家种树,你刨我也不行,还得种。”两人一直对峙3个多小时,对方才不得不撤退了。 春季植树大忙季节,赵希海舍不得下山,中午就在山泉边吃方便面。
在八卦岭植树的时候,赵希海面对别人要活埋他的恐吓毫不退缩,用他心中的公理和正义赢得了“争夺战”的胜利。八卦岭那片荒地是很多人眼里的“肥肉”,很多人把发家致富的希望寄托在那里。有几个人想合伙在那里栽果树,种山芝麻。发现赵希海在那里栽树,急了,就主动和赵希海商量让他停止栽树。不想,任凭怎么劝说,赵希海就是不答应。这几个人看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威胁他说:“死老头,地也不是你家的,你不让种,就不怕我挖个坑把你活埋了?”这下,赵希海的倔劲可上来了。“地是国家的,我植树是为子孙造福,你在还林地上种山芝麻是占国家便宜,打到哪我也不怕。我的规矩就一条,命可以不要,毁了我栽的树一棵也不行!”那些人面对赵希海的凛凛正气,自知理亏,悻悻而去。但是赵希海却不放心,怕他们乘他不在毁了他辛苦栽下的小树,一有时间就往八卦岭跑,一直守候了3个多月。那些人还真不死心,几次前来都碰到了不怕被“活埋”的赵希海,无奈他们只得放弃,并对这个倔强的老头产生了一种敬意。
还有一次,他辛苦几天刚把几块空地的树苗补齐,还没来得及喘口气,一位退休工人就怒气冲冲的来了。“你敢在我的小片地里栽树,真是想死了呀!”骂着骂着还动手拔苗。他冲上去,用身体保护树苗。就这样撕扯好半天,老人被推倒几次,就是不退让。面对这些,他还是那句话:“我的规矩就一条,命可以不要,毁坏树一棵也不行!”
每当回想起这些年的风风雨雨,酸甜苦辣,赵希海的眼里就会有泪光闪动。他想不通,他觉得委屈,自己想做点好事怎么那么难呢?老人曾多次吞咽委屈的泪水,尽管如此,他从未停止过耕耘的脚步。用他的话说:“我是绿化山川,有共产党撑腰,他们是毁林开荒,打到哪我也不怕”。 赵希海的正直、无私和坚韧,终于赢得了人们的理解和支持,他的大义之举,赢得了人们的敬佩和赞许,人们也被他的坚持、无私和执着所感动。现在,就连孩子们也都愿意听赵爷爷讲植树的故事。如今非法开地、乱砍乱伐的现象在批洲林场基本上得到了遏制,新绿随风而长,人们在荒芜的土地上看到了无限的生机…… 一年四季与大山相偎依,成了赵希海的生活方式和习惯,他一看到哪发水灾了,哪刮沙尘暴了,就说还是树少了…… 一年、两年,一晃几十年过去了,赵希海把自己的四季完全交给了大山。春天,雷打不动抢季植树;夏天,风雨无阻看管林子、浇水施肥、侍弄苗圃,为林场种花种草;秋天风餐露宿除草打杈,到林子里踏查树籽的分布和成色;冬天,在凛冽的寒风中踏雪采集树种,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随着树苗在一年年的长高,赵希海的身体也越来越瘦,脸上的皱纹越来越深,手上的老茧也越来越厚了,背也更弯了。可是他非但没有停下脚步,反而不断给自己加码!为什么呢?退休后,赵希海的生活中有两件事雷打不动,一是不管遇到什么阻力也不停止栽树,二是不管多累也要看新闻联播。每当他看到哪有沙尘暴了,哪发生特大洪水了,哪乱开矿了,哪的环境受到污染了,他都从心里着急,觉得还是树太少了。他说咱不能吃大自然的饭,断子孙的粮呀。于是这个年愈古稀的老人不顾自己年事已高,体弱多病,每逢春天他都披星戴月的奋战在造林现场。
赵希海义务植树的先进事迹被报道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红石林业局高度重视。在建局三十周年庆祝大会上,披红带花的赵希海受到了人们的热烈欢迎,优秀红林人的称号让他久久不能平静,一天学也没有上过,但却对党无限热爱的他找到党组织,表达了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强烈愿望。各级党组织高度重视,敞开怀抱迎接这位追求了大半个世纪的老人。
2004年的春天,又一个植树季节到来的时候,已经植树15万多株,成活9.1万株,赵希海眼看着离实现自己为国家造林10万株的愿望就要得以实现,心里十分高兴,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恰好在这个时候,一辈子没有进过学堂的他被批准参加非党积极分子培训班,老人喜出望外。可就在这个时候,这个常年累月不知疲倦的的老人,突发脑血栓一病不起。局里、场里的领导和邻居们都来看他,嘱咐他保重身体,安心养病。可赵希海却怎么也安不下心来,自己就要入党了,怎么能躺在炕上?植树的季节马上就要到了,自己许下的心愿还未了呢,怎么能躺在炕上?心急如焚的他在家输了10多天液,就让儿子扶着下地了。没几天,人们惊讶的看到拄着拐棍的赵希海出现在非党积极分子培训班上。再过几天,人们看到,赵希海以惊人的毅力拄着铁锹一瘸一拐地出现在造林现场。 他的孩子们一方面心疼年迈的父亲,一方面也被父亲那执着的精神所感动和折服。多年来,每到春天植树季节,二儿子就起大早,用摩托车将树苗一趟趟送到需要补植的地块,然后再乘班车上班。双休日,赵希海的孙子也帮助他到山上植树。红石林业局的检察和法官们也到老人所在的林场,和他一起植树。和他一起学习的学员们被赵希海的可贵精神所感染,自发组织,到批洲林场场区对面山上十多公顷的荒地植树造林,以示尊重和纪念。
此后两年来,赵希海把管护这片党员纪念林也当作自己的责任,经过赵希海精心照料,如今这片党员纪念林生机勃勃,郁郁葱葱。就在那一年的春天,赵希海还上了他对大山许下的愿。在退休后的二十余年时间里,无偿地在国有林采伐迹地里义务造林、补植树苗18万余株,成活11.8万余株。全部无偿献给了国家。在他影响和带动下,红石林业局有近千人走向大山,为建设绿色家园做贡献。 十万棵树木无偿献给了国家,赵希海又开始向生命极限挑战,要在有生之年为国家培育100万株树苗 实现了对大山的承诺,赵希海没有来得及歇歇,就又给自己安排了新的工作。他说:“我是70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呀?所以更要抓紧干。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争取多活几年,为山上准备100万棵好树苗,不能让国家和子孙为难!”
赵希海想要育苗的想法由来已久。因为他补植的地块不在林场植树计划之内,苗木来源困难,为了解决这个难题,赵希海踏遍了青山。他发现有许多自然生长的水曲柳树苗,在老造林地或森林里生长经常因为受光不足而枯死。他想如果把这些珍贵的树苗移植到阳光充足的宜林地不就解决问题了吗?
随后几年,他造林的树苗全部来自于深山。在实践中,赵希海发现,移植树苗造林存在数量有限,浪费时间等问题。善于琢磨的他下决心办一个自己的育苗基地,一部分用来自己补植,多余的无偿提供给林场植树用。主意打定后,赵希海找到场长,提出要与林场办公楼隔河相望的那片涝洼甸子。那片草甸子林场几年前栽上了果树,由于地太涝,果树都枯死了,枯死木加蒿草十分凌乱,与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优美环境极不协调,然而就是这片荒芜之地引起了他的兴趣。
为了将这片涝洼地改造成育苗基地,赵希海每天早晨四点多钟就来到这片地里,砍除枯死树,清理树根、树枝、草皮子,将土地翻了两遍,功夫不负有心人,整理出了两亩多肥沃的土地。整个春天除了去植树,他天天围着这片地忙活,为了防涝,他将土地整理成一条条三米宽十几米长的地格子,将土里的石头,树根一点点的拣干净。又从别处挑来了黑土,整个一块地让他收拾的整整齐齐。有人给老赵出主意,这个说种蔬菜,那个说种药材挣钱,赵希海有自己的打算,冬天他和儿子走进深山,冒着严寒采集了一百多斤的黄菠萝和水曲柳树种。
在这块育苗地里,赵希海不断探索和反复实验,终于育出了一畦畦珍贵的水曲柳树苗。他像呵护孩子似的精心管理,浇水、除草、施肥、打药,尽心尽力,那一畦畦的小树苗象懂得老人的心似的一个劲的疯长。2007年秋,看着一畦畦茁壮成长的苗木,赵希海反反复复的点数,他想知道经过近三年的培育,究竟育出了多少树苗,他没有忘记自己的承诺——一百万株。经过多次点算,他初步得出的数字是十万左右,照这个数字推算,两年培育出一批,要想培育一百万株苗木需要二十年的时间。
自己已是七十多岁的人了,还能干多少年,那一百万株的承诺能否兑现,赵希海心里也没底。他又找到林场的领导,说出了自己的心事,请求场领导再给解决一下育苗地的问题。场领导清楚赵希海的心愿,也非常理解他的难处。于是场领导亲自安排林政人员在场家属住宅一区的河对岸为赵希海圈定了5.6亩的地块,提供给他育苗用。
解决了育苗地,赵希海终于放开了手脚。从2007年冬天开始,他带上自己的二儿子赵景春,每天早晨天刚放亮,就踏着积雪走进大山去采集水曲柳树籽。林场考虑到赵希海年龄大了,怕工作量大累坏了老人家,想派几个年轻的工人帮助他,可是赵希海却认为上树采集树种是个危险的活,水曲柳的树干光溜溜的,只有树头上有些枝桠,爬上去还要晃动打树籽,不容易,万一有个闪失怎么向人家交代,怎么能给林场添这个麻烦呢!
所以赵希海婉言谢绝了场领导的好意,和儿子一道进山了。打树籽期间,年迈的赵希海不能上树了,他的儿子赵景春承担了这个艰巨的任务,在父亲的指挥下,赵景春身手矫健地穿梭在山林里,攀援在高二、三十米高的大树上。而赵希海在底下精心的收集着得来不易的每一粒种子。就是在这个种子的丰收年,爷俩儿共采集珍贵的水曲柳树种11麻袋,650多斤,这些树种他视若珍宝,每个月只有1100元退休金支撑一个四口之家的他一粒也没舍得卖,他还要精心建设自己的苗圃,实现自己对大山的诺言。
2008年,初春时节,当大地的积雪还没完全消融,赵希海就迫不及待的来到林场划拨给他的育苗地里,他将蒿草和树根清理出来,堆积烧掉。大地解冻后,赵希海与二儿子赵景春开始平整土地。这块地是由零星的几块小片地和涝洼地、水坑、垃圾堆组成的,要想整理成育苗床,要付出多少辛苦可想而知。
每天,他们父子俩早晨四点多钟就来到地里,清除垃圾,拣除乱石,填平水坑洼地。早晨他们冒着料峭的春寒,中午顶着炎炎的烈日,一锹一锹,一镐一镐的翻整土地,整理育苗床,开挖排水沟,每天,天不黑不回家。整个春天里,走在批洲林场的场区主道上,总能看到他们父子俩忙碌的身影,夏季烈日炎炎,正是患了脑血栓尚未痊愈的他最艰难的时候,可他从未耽误过对小苗圃的精心管护,蹲着累了,他就双膝跪在圃地里,爬着为小苗薅草。场长下班看到他,既心疼又感动。他说那个在烈日下一步一爬的老人仿佛就是自己饱经沧桑,劳累一生的父亲,他急忙走过去,陪老人一起干了起来。
就是这样没日没夜的干,时间还是不够用。眼看着播种的时期一天天的临近,赵希海心急如焚,他感到仅仅靠他与儿子再怎么干也忙不过来。他知道林场的职工都在忙着植树造林,他没有找场帮助,拿出了局里奖励给他的奖金顾了两个临时工帮着干了几天,紧赶慢赶,终于将这5.6亩的育苗地整理成苗床。在这块地里赵希海共播下了540斤的水曲柳种子。望着整齐的一畦畦的育苗地,赵希海那写满辛苦的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2010年4月29日,吉林森工集团为了宣传赵希海的事迹,弘扬他的精神,将集团的植树日以这个平凡老人的名字命名,举行了全集团的希海植树日启动仪式,在这个仪式上,赵希海又把20万株种苗无偿献给了国家。
赵希海老人说:自己的承诺是在有生之年在为国家献上100株树苗,现在快完成30万株了,为了争分夺秒,他早盘算好了,今年的圃地一倒出来,就把去年冬天采摘的1100多斤,24塑料袋子水曲柳树种播下去,两年以后,自己的心愿就一定能够实现。
2011年4月29日上午,在红石林业局批洲林场举行的“希海植树日”暨“绿色传承”仪式上,74岁的“全国绿化奖章”获得者赵希海,将义务植树的大旗和为国家培育100万株珍贵树苗的责任,郑重地交给了他的儿子赵景春,同时,还向国家自愿捐赠了他培育的15万株树苗。这是他第四次向国家无偿捐赠林木和树苗。算上这次捐赠的苗木,他已经总共向国家捐赠苗木48.25万株,按市场价格计算,这些苗木总计价值数百万元。
真爱无声,大爱无言,传承仪式一结束,赵希海就又穿上了干活时穿的旧衣裳走向了自己的苗圃……
志愿者赵希海的心得 赵希海老人在自己苗圃精心侍弄
1、我啥也不图,人活着总要有点价值,有点意义。植树造林是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不管多难、多苦、多累,只要能爬得动,我就要植树! 2、我是70多岁的人了,还能活几年呀?所以更要抓紧干。我的下一个目标就是争取多活几年,为山上准备100万棵好树苗,不能让国家和子孙为难 3、我一个大字不识的老工人,就栽了那么几棵树,国家就给予这么大的荣誉,心里不知道是个啥滋味,就想掉眼泪。
相关信息: 吉林森工集团党委关于确立“希海植树日”的决定 为了进一步弘扬集团精神,表彰赵希海同志的先进事迹,推动义务植树活动深入开展,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目标,集团党委决定,4月29日为吉林森工集团希海植树日。鉴于赵希海义务植树始于1989年4月29日,确定今年为第22个希海植树日。 关于向赵希海同志学习的决定 赵希海同志已经成为我们中国吉林森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一面旗帜。他默默奉献,志酬青山的壮举,令无数人感动,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他的模范行动和高尚精神,正是我们集团公司开展“二次创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林区时期,全体员工忠于企业、情系青山,负重前行的真实写照;正是我们全体党员干部攻坚克难,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真实写照;正是我们吉林森工艰苦创业,大胆实践,勇于创新,跨越发展的真实写照。
集团公司党委号召,各级党组织要站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切实加强对学习活动的组织领导,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把学习赵希海同志的先进事迹同弘扬集团公司精神结合起来,同开展“二次创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林区结合起来,同提高员工素质、增强企业实力、促进集团公司更快更好发展结合起来。要充分运用报告会、座谈会、党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不断增强学习效果。简报、板报、电视、网络要配合宣传,迅速在全集团公司掀起学习赵希海同志先进事迹的热潮。
集团公司共产党员和广大干部要带头学习,率先垂范,以赵希海为榜样,进一步增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切实改进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努力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忠于岗位、忠于企业、忠于集团,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集团的快速发展贡献自己的热情和力量。 |